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党建工作 > 正文
大武口区:党建领航助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
2022-09-14 11:40:00    来源:大武口区委组织部    编辑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2022-09-14 11:40:00

  抓好基层治理,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,近年来,大武口区按照中央、自治区党委、市委的安排部署,以加强党在基层工作的领导为重点,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,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,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。

  健全组织体系,完善基层治理机制

  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任务清单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及社区治理能力“六大”提升行动实施方案,从源头细化村、社区基层治理各项任务指标,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。组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四级组织机构,率先建设“互联网+网格”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,在现有325个网格基础上,深入探索“微网格”管理,划分2316个“微网格”,建立微网格“1122”工作法,推行“1+1+N”网格长制,按照“一格一群一户一员”的标准,让党的组织和力量覆盖小区、渗透网格,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。推动服务力量下沉,重构街道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,设置“四办三中心”,推进党工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,实现信息互通、工作联动、优势互补。采取“减上补下”方式,统筹使用市下沉编制和我区农、林、水利、环卫、市政管理等领域共40名人员编制,全部充实到镇街,编制总量较改革前增长25%以上。制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细则,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“一肩挑”人员管理监督。制定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使用办法,持续推动村、社区干部待遇稳步增长,人均月薪较过去平均增长500余元。

 

  激发红色引擎,凝聚基层治理合力

  坚持以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,健全完善城市“四级组织体系”以及农村“三级组织体系”,持续推进党组织领导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。设立党群服务站点18个,搭建“红色议事厅”“党建睦邻港湾”等平台实现民意收集、快速办理、及时反馈,针对老旧小区管理难、矛盾多的问题,创新探索“1+3”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治理模式,通过“拆、整、修、引”四步工作法,为老旧小区、无物业小区提供“六有”服务,居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。聚焦城市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问题,全面推行党员包片联户经验做法,推选政治素质硬、群众威信高、服务意识强、家风家训好的600余名城市党员、700余名农村党员设为党员中心户、联系户,辐射带动党员6000余人,联系服务群众21000余人。发挥党员中心户、联系户熟悉地域、熟悉群众的优势,把党员中心户、联系户作为社区、农村党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“分会场”、参与基层治理的“排头兵”,截止目前,党员中心户、联系户每月定期开展庭院课堂、楼栋党课、马扎党课等30余场,联系服务行动不便老党员2200余名,组建各类“红色志愿服务队”协助村、社区解决矛盾纠纷、疑难杂症等1400余件,有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,实现党组织对群众诉求反映的快速受理、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、社会力量的快速动员。

 

  搭建共建平台,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

  深入推进处级领导包抓、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和在职党员到社区(村)报到制度落实,24名处级领导、46家机关事业单位与1个乡镇、10个街道以及65个村(社区)以“1+N”或“N+1”模式开展结对共建,签订《党组织共建责任书》,1000余名在职党员签订《责任党员承诺书》,主动到社区(村)认领服务岗位,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、疫情防控、创城等重点工作中,创新开展“机关干部进农门大调研、大走访”活动,140余名机关干部聚焦乡村振兴对所有村进行全面摸底,形成高质量调研专题报告,为推进乡村振兴“蓄势注能”。健全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常态化、长效化机制,组织12个特色鲜明、亮点突出的四星级以上社区党组织与12个村党组织精准结对,通过开展组织联建、党员联管、活动联办、资源联用、治理联抓,落实每月保持一次联系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、每半年联合一次主题党日、每年进行一次调查研究、扶持培养一批农村党员“五个一”要求,推动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。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大武口区委组织部